第308章 308大明军队烂成这个样子了?_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笔趣阁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 第308章 308大明军队烂成这个样子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8章 308大明军队烂成这个样子了?

  所以从一开始,不管你哱拜是真的谋划者,还是被迫上船的,都逃脱不了干系。

  负责西北边境的总督上呈万历皇帝的奏疏,就大肆渲染哱拜和他儿子的作用,而对党馨的问题避而不谈,夸大了哱拜与蒙古人之间的联系。

  这些叛乱士卒与周遭的明军小规模的较量加剧,而且传闻哱拜得到了蒙古人骑兵的帮助,蒙古人正在大批量的赶来支援。

  姓刘的一个先锋士卒,指定跟蒙古人搭不上边,一定是哱拜在暗中联系。

  只有这样的说辞,才能把这件事定性为是蒙古人有预谋的发动战争,而不是有于巡抚的管理不当造成的一次内部叛乱。

  尽管宁夏土人出现叛乱事件,使得整个陕西大震,但是周遭的大明官军,没有一个轻举妄动。

  朝廷又不是单独的欠了宁夏一镇的饷钱,其余镇的士卒都是在看热闹。

  在这个时候,朝廷的文臣们终于注意到了欠薪的问题。

  他们怕事情搞大了,蒙古骑兵会勾结哱拜大肆进犯境内,也害怕其余镇士卒跟着叛乱。

  于是户部紧急从陕西、河南和四川运送银子,给还没有叛乱的明军士卒发饷。

  以前一直没有轻举妄动的明军收到钱后,立即就包围了宁夏镇的城池。

  朱元璋:???

  “想不到朕的九边,竟然被他们搞成这個样子了。”

  朱元璋为了安定人心,改善待遇,经常对边远地区服役和从事劳苦作业的士卒进行临时性的赏赐。

  米粮、衣物、钱钞、棉花等等,尤其是给宁夏、陕西、山西、四川等地的手边士卒。

  为此还特地下令禁止将领暴虐、苛责边关士卒,因为永城侯薛显擅杀胥吏、兽医、火者、马军及千户,将他贬去海南,另外把他的俸禄的三分之二分给被虐杀的家属,以作赡养费用。

  尽管不过一年就把薛显从海南给调回来跟着徐达打仗去了,洪武五年战事失利,留在北平屯田,但也算是朱元璋巩固军心做出的表率。

  现在的大明士卒是不见饷钱不打仗,可着实让他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他又想起来了李自成的队伍里多是陕西三边大明士卒,因为没有饷钱到手,也跟着一块造反了。

  掰着手指头算算,距今也不足五十年了。

  大明欠士卒饷钱多久了?

  朱元璋看如今的大明调兵令不是出自大都督府了。

  现在洪武年间大都督府的权力很大,掌管天下兵马,现在直接是兵部下令。

  随即新的宁夏总兵李如松带着辽东、宣府、大同、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

  浙兵朱元璋倒是知晓,出自戚继光的手中,全都是矿工,这批人打起仗来还不错。

  朱元璋没有想到浙江这个地区还能有如此多的好手,按照他的理解这些地界的人可一丁点都不穷苦,如何会当兵咧?

  但是苗兵嘛,他还没有遇到过。

  到底好不好用,待到进攻云南的时候,试一试他们的身手。

  结局倒是让朱元璋没什么看头,大军围困孤城,最后能有什么下场?

  全都是内讧,然后请求投降之类的,想要突围出去都没有勇气。

  “这么看来,西北地区会接连出现灾祸,以至于屯田都无法满足士卒的口粮。”

  朱标倒是看出了一些端倪,不光是朝廷不给钱,他们自己个屯田也得不到多少粮食。

  “目前而言,朝廷发出来的命令,还真是没有钱财好使了。”

  朱元璋摸着胡须,心想王布犁他要是活在大明末年,用钱财聚拢起一批人为他卖命之人,保不准就能跟着李自成争天下。

  如此大胜,倒是让万历皇帝从皇宫里出来,开始瞧着这些被送入京师的战俘之类的,然后还去太庙告诉了一下祖宗朱元璋。

  朱元璋:???

  “真是好孩子啊,舍得从宫里出来见祖宗了!”

  面对朱元璋阴阳怪气的措辞,朱标只当是没听到。

  不过他看出来了,大明京师不再是南京,这帮人是在北京献俘虏的。

  老四的地盘!

  难不成是后世子孙迁都了?

  那老四去哪里了?

  迁都这件事朱标听朱元璋念叨过。

  因为南京的位置,对于控制北方是有些薄弱的,也不利于针对北元的战事,无法迅速做出反应。

  但是一旦离开南京,对于江南富庶之地的控制就会更加孱弱。

  相比于控制贫穷之地,朱元璋还是优先选择控制富庶的江南,死死的攥在手中。

  朱标倒是也没有立即问出来。

  因为老五封为吴王这个事,老爹也跟他透露过。

  当初没想太多,光顾着高兴了,等他就藩之后再给他换个地方。

  紧接着便是从朝鲜发来求援信。

  朱元璋轻微颔首。

  王布犁的判断不错,高丽是没几年活头了,新王朝叫做朝鲜啊!

  统一倭国的丰臣秀吉野心勃勃,想要先征服朝鲜,再征服大明,把琉球、菲律宾、日本、朝鲜、大明都要置于他的统治之下。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对着儿子用手指了指眼前的画面:“他还猖狂起来了。”

  朱标也明白他爹的意思,以前觉得日本是个岛,海战有风险,有没有什么值得占领的意思。

  但现在不同了,王布犁说日本有银矿,那朱元璋可就不觉得海战有风险了。

  日本还会继续存在吗?

  可是画面当中,朝鲜面对日军的入侵,简直是一溃千里,二十天就被攻破汉城,就这党争还在继续,而且士卒也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

  朝鲜国王退入辽东之后,大明派出三千人出去支援。

  主将祖承训轻举冒进,关建这个时候还一直下雨,道路泥泞,他手下全都是骑兵,难以发挥威力。

  而且对于日军的认知也是不足,拿着对付蒙古人的战法对付这帮人,结果杀进汉城中伏而出。

  朱元璋看着日军的火铳嗯了一声,他觉得这火铳跟他见过的不一样,感觉威力更大一些。

  再第一次援朝失利后,明廷再次拉来了刚刚平宁夏叛乱的主帅李如松。

  朱元璋瞧着大明排出来的阵型,连连摇头。

  “朕了解高丽的地形是多山、多水田的,很少有平原,派出去的三万多人马,骑兵竟然占据一多半,剩下的是车兵,仅仅四分之一的是步卒。”

  “爹的意思是咱大明骑兵无法发挥出全部的实力?”

  朱标觉得目前的大明上下依旧没有把日本放在眼里,丰臣秀吉派了十五万往上的日军,结果大明就派这点人来对战。

  对于儿子的话,朱元璋颔首。

  骑兵在平原旷野对付步兵很占便宜,但是在多水田、山地的朝鲜不能发挥兵种的威力,想要破倭,还得看那些步兵的。

  “李如松的口气倒是不小。”

  朱元璋啧啧了几声,他对朝鲜使者说三个月就能收复全境。

  而且看模样也是一个老兵油子,打小就在军营里厮混,是一步一步拼杀上来的,朕喜欢。

  朱标瞧着李如松在战场上的表现略微不满意,因为在攻打平壤战前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没有彻底的执行。

  不仅没有用毒火箭、明火箭和火炮奇袭,而且改为登城强攻。

  虽说如此一来震慑到了敌人的胆气,但伤亡较大,倭人手中的火器也颇为犀利,明军没占到便宜。

  就算他也是亲身犯险在第一线指挥激励士卒,若是能够按照作战计划实行,大明士卒也会少损失一些人。

  “爹,李如松勇是勇,可过于勇了,不喜欢动脑子。”

  果然在接下来的碧蹄馆一战当中,李如松表现的更加轻敌冒进,被缠上之后亲自殿后险些被日本人射杀,幸亏手下人与兄弟拼命营救,才得以全身而退。

  碧蹄一战,李如松在大军没有完全渡江,南兵炮手没有随着军队前进的情况下,急于率领少数骑兵进攻日军聚集的汉城,轻举冒进,导致失败。

  经此之后,李如松锐气大减,一退再退。

  当然也有天气的缘故,一直下雨道路泥泞,供给不足,战马容易折损。

  最让朱元璋挠头的是大明官军内部的矛盾加剧,到国外打仗都不是一条心,这如何能赢?

  援朝的队伍主要是南北两方,南兵多是受戚继光的影响,这群人勇猛善战,加上朝鲜地形还跟南方差不多,日军的战法又跟倭寇相同。

  他们很是适应对日作战,所以在攻破平壤的时候功劳最大,率先攻破城头。

  但是李如松带领的北军多是骑兵,对日军战法不熟,也不适应对日作战。

  结果李如松在战后并没有实现他在战时所言第一个攻上城头赏五千两的奖赏,而且对北军大肆奖赏,对于出了大力的南军奖赏甚少,引起南军将士不满。

  尤其是宣布奖赏的时候,头功清一色全都是辽人,搞得浙兵将领当场就大骂李如松说话不算数,差点火并。

  经略宋应昌是浙江人,受到南兵的拥护。

  李如松刚刚取得宁夏大捷,自恃为有功之臣甚为骄傲,不服宋应昌的节制,将帅不合。

  朱元璋拍了拍沙发垛子,更是气的说不出话来。

  如今战事陷入僵局,花费只会越来越多,双方开始议和。

  不过朱元璋觉得全都是权宜之计。

  胜负还没有出来,谁都没想要真的和谈,尤其是日本人吞掉了朝鲜那么多地盘,没受到什么实质性的伤害,怎么可能会吐出到嘴的肉?

  朱元璋瞧着朝鲜的国王也是个憨人,三年多的议和时间里竟然一丁点都没想着要加强训练,连防御工事都不修,反倒内部又开始搞起了党争。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李舜臣因为卷入党争还被撤职,以至于水军几乎全军覆没。

  第二次日军进攻更加猖狂,明廷派来的将领在朱元璋看来,还不如勇猛冒进的李如松呢,直接来一个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导致三千人战死两千七百人,主将负伤带十几个人突围。

  好在是一个文臣杨镐接连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此番日军进犯,对于朝鲜境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能走的全都掳走,不能走的直接杀死。

  送去日本种地,以此来代替耕作之人当兵,方便年年进犯朝鲜。

  朱元璋瞧着大明与朝鲜联军是大败而小胜,朝鲜把国家生死存亡全都寄托在大明身上,更是撇嘴。

  大明进攻日本的构想,朱元璋还想带着他们一起去,毕竟会更近,也算是带小弟一把,现在看是烂泥扶不上墙。

  至于后面的战役,朱元璋更是没眼看。

  大明军队如何能沦落到这种地步?

  将帅不合是常事,士卒素质太差,指挥者也无能,放个火还能让己方全乱,相反日军的表现还可圈可点。

  “知己知彼是作战的第一要务,这帮狗东西都不晓得?”

  作为从底层厮杀起来的朱元璋,实在是忍受不了这帮菜鸡们作战。

  不用说统帅了,就算是将领,在他手底下也全都是祭旗的下场!

  “轻敌冒进、惧敌自退、孤军深入、军无节制,赏罚不明。”朱标倒是显得冷静一些:“爹,军队烂成这个样子,大明不完蛋,才不正常呢。”

  “咱知道。”

  朱元璋站起来溜达两步:“可是咱想的是做了那么多的准备,难不成什么事都没有改变吗?”

  朱标觉得目前也并没有做太多的准备啊!

  尤其是即使你这个开国皇帝制定下了政策,后世子孙可不一定会照本去做。

  “朕觉得自己的脸太疼了。”朱元璋脸色十分难看:“难不成咱们做什么都没有用?”

  朱标轻微摇摇头,他觉得是有用的,但是未来也不是那么好改变的。

  “爹,是不是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兴许大明的未来会更烂呢?”

  朱元璋一愣。

  大儿子说的很有道理啊!

  “嗯。”

  朱元璋瞧着接下来的播州之乱并没有太大的波澜,那杨家像是联姻被打破,内部结构力量被打破平衡。

  再加上朝廷忙于援朝战事,没有太多精力理会,以至于杨应龙叛乱都投降了两次,延续了十年才彻底消除。

  播州这块土地再也不姓杨了,他们本就是唐末占据此地的。

  洪武年间的播州宣慰使叫杨师鉴,朱元璋对他观感还行,倒戈臣服的极快。

  这也是历朝历代杨家人能够占据播州的主要方式,无论谁在中原王朝当皇帝,我杨家一定臣服,就猫在这个地界当我的土皇帝就行。

  大家相互不打扰。

  “云南之战,还得让播州出兵,打土司朕觉得他还是挺擅长的,要不然如何能震慑周遭的大小土司?”

  杨家占据的地盘并不小,按照万历年间划分,一个是遵义府、一个是平越府。

  张居正搞来的十年收入,全都在这三次大战当中花的七七八八了。

  不等他们多想,朱元璋父子两个就瞧见了王布犁坐在仙器旁,手里捏着东西,大呼小叫的不知道做什么。

  隐约猜出来是玩乐的东西。

  朱标接受的新鲜玩意快。

  他发现王布犁用手里握着的法器去控制那个会发光的法器,里面有小人受到王布犁的控制,当真是稀奇的很。

  “不对。”

  朱元璋突然想起来:“朕可没有下令用人头来记录军功的。”

  朱标仔细一想,许多明军将士都在割人头,很少去追击日本人,以至于让他们给跑了。

  朱元璋赏罚的基本原则是凡作战勇敢、战功卓著、训练有素、治军有方的官兵,都能受到奖赏。

  范围虽然很是宽泛,但是程序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战胜凯旋的高级将领。

  先由中书省报大都督府,兵部、吏部搞勋爵职位,户部礼部搞赏格,中书省最后定功赏等次,奏报天子批准,举行隆重的受赏仪式,以示荣耀。

  对于职位较低的武官和士卒,各部队在战后举行仪式,不必拖着。

  “爹,厚赏士卒是需要大量钱财的,他们把钱都贪进自己的口袋里,怎么肯发给士卒呢?”

  朱标眼睛瞧着王布犁在那里游戏:“所以为了减少损失,就用人头来记录,简单方便,就算影响了作战效率,可又不是那帮文臣上战场。

  他们只管战后用人头核对功劳就行了,甚至还能用人头来挑错,说你杀人冒功之类的。”

  听到儿子的话,朱元璋也是闷闷不乐的坐在柔软的沙发上。

  不得不说,这个可比他每日要坐的黄花梨的硬椅子舒服多了。

  “哈哈哈。”

  朱元璋听到笑声,看见儿子哈哈大笑,大抵是王布犁在那里垂头丧气的模样。

  “爹,王布犁他控制的那个小人死了好几次,都过不去那个坎。”

  朱标啧啧称奇道:“纵然他有仙缘,可对于能触碰到的仙家法器也不会完全驱使,当真是可惜啊!”

  朱元璋想的可是比他儿子要多。

  “倭人的火器较为先进,咱大明的火铳竟然不如他们,那是不行的。”朱元璋靠在沙发上:

  “此次你去找王布犁,叫他来主抓火器之事,朕记得他在仙境当中使用过仙家火铳,当真是霸道无比。”

  朱标眼睛盯着那屏幕,摇摇头:

  “爹,王布犁他虽然用过,但是你让他造出来,显然不现实。

  你没看他用这个用的如此菜,他如何能造先进的火器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22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222.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